1922年,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·洛克来到丽江,发现了一片人间天堂。

这里的房屋以木头为骨,青瓦为顶,以石为墙。村舍顺水为魂,阡陌交错,民风质朴纯良,是不曾为人打扰的模样。

惊鸿一瞥,洛克决定长居于此,一住就是27年。


百年之后,当世人寻着他的足迹再踏入这片净土,它那遗世独立的美好揭开了面纱。

是的,它就是玉湖村,那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南麓,被叫做“巫鲁肯”的村子。

01

千年纳西古村落

原始静谧,意蕴悠长

“以石为墙”

每一个到过玉湖村的人,心里都有一块“石头”。

它是铺在小路上,领着人们去寻找前人足迹的“指路标”,是缀在屋檐下嵌成了壁垒的墙,是门前若深思,若凝望,姿态各异的石雕。

不论是什么,都因石头而变得不同寻常,就好似它们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般,质朴又真切可触。

细看房屋,多为“三坊一照壁、四合五天井”或是“一进两院”“前后院”。墙体采用丽江特殊的褶皱型冰川石头砌成,这样的建筑尽显玉湖村千年纳西族古村落的特色,引人向往。

寻着石头路,走进村落深处,一定要去洛克的故居看看。

走过这里的一窗一阁,听院里蝉鸣鸟叫,在一阵风里感受这位“纳西学之父”往日的惬意悠闲。

在这里流连,也忍不住好奇院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树,可否听见了老先生过去的一些琐碎日常。

那阁楼的一扇窗,想来先生也曾推开赏过晴天白云吧。

“阡陌小巷”

告别洛克故居,顺着蜿蜒小巷漫步,花枝爬满墙

绿色的藤蔓,顺着屋檐角攀爬延伸。站在远处,落在眼里很是清新治愈。

就算不曾步入哪户人家小憩,院里绿树也会伸展着枝丫探出身来召唤,仿佛在说,远方的客人,快来家里坐坐。

听闻,丽江的纳西先民曾最早在此安营扎寨,他们开荒造田,奈何土质贫瘠、农业基础薄弱,生活并未因此过得很好。

后来,纳西族木氏又在村旁的湖畔筑了避暑夏宫、玉龙书院、建养鹿场,他们便为达官贵人们护宫、养鹿。

慢慢地,生活向好。世人也因雪山脚下美丽的风光,开始知晓了玉湖的好。

近年来,玉湖融合乡村建设,大力发展旅游业摇身一变,成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……

可以说,这里的一屋一瓦,一树一花,都见证了玉湖的变迁。

或许这里曾经贫瘠艰苦,但眼下,村庄和日子在慢慢变好。

“纳西人家”

在这样的一个村庄里生活,会是什么样子呢?

纳西阿妈最能给你答案。

每天睡到自然醒,起来无事,便打理一下屋后的菜园。

累了,就到村口的台阶上坐坐,讲讲家长里短,问问过往的年轻乡民,最近地里的庄稼长得可好,如今外面的世界是何种模样?

到饭点了,便和老姐妹相约一道回家吃饭,悄悄约定下午的会面时间。

这是住在这里,每日安稳幸福的纳西人家。

亦是旅人可遇不可求的隐世生活。

02

雪山下的“小瑞士”

有一湖,名“龙女”

“玉湖倒影”

当我们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搜索丽江玉湖村,最先映入眼帘的,却并不是村里的“石头名片”,也不是安逸自在的时光,而是龙女湖。

因这里湖水清澈,水草摇曳,蓝天白云,玉龙雪峰倒映在湖中,成为了游客最爱的取景地。

湖畔有草场万顷,春夏草长莺飞,牛铃叮咚,马蹄作响;深秋严冬,牧场草黄,风起云涌,一片苍茫景象,美景丝毫不输瑞士。

相传,玉湖边上有一棵每年结出甜得像蜜一样桔子的桔树,人们都说是龙女变的,便称为“龙女树”。

也有人说,玉湖其实是木氏土司的女儿“龙女”所化,那水岸边的柳树,也称作“龙女柳”。

时光飞逝,关于往事已无从考究,但这湖光山色,树影斑斓早已深深烙在人们心中,成为了玉湖旅游的又一个标签印记。

“嘚嘚的马蹄”

和秀美的风光一样被人惦记的,还有玉湖的马儿。

沿着洛克的足迹,在马背上感受古色古香的玉湖,走进玉龙雪山脚下,近距离感受原始治愈的风情,是每一个来玉湖的游客都想感受的旅行体验。

这里的马很是温顺,不慌不忙,自在地游走在湖岸。

谁曾想,过去,为求生计,马儿与村民也曾负重穿越千万里。“嘚嘚嘚”“铛铛铛”,马走一步,铃铛响一声,走出了滇西北的山谷,又在川藏边境回响。

如今,马已不是最初的马,生活也换了一番天地,但这里美丽依然。

巍峨的雪山下,蓝天白云,绿草茵茵,悠闲的骏马,自在的人群。你说,避世天堂是不是也就这般模样?

从某种角度看来,这里像极了一个童话世界,同样安静的村庄,同样治愈的石头屋,同样美丽的世外风光……

但那些被书籍所记载下的痕迹和嘚嘚回响的马蹄声,总在不断提醒我们,这不是脑海里构想的世界。

它是纳西族脚踏实地创造,确实存在并生活着的地方。

过去,人们说,有女不嫁玉湖郎。

如今,这里却成了大家心心念念的精神家园。

声明:图文源于云南旅游攻略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。